再看 Ghost in the Shell
2017年看过一次电影,当时在电脑上看,看得并不认真。10月16日去电影院重新看了一遍,有点新想法。
「我」的问题
Ghost in the Shell 纠结的归根到底是「我」的问题:如果记忆被篡改,「我」还是「我」吗?
看到垃圾工人被追那段,我想,按照笛卡尔的观点「我思考所以我存在」,即使记忆被篡改了,只要「我思考」,那「我」依然存在。「我」依然是「我」。
看到傀儡师跟素子融合那段,我觉得笛卡尔的观点只能解决「我」的存在性,无法解决「我」的同一性——就是说「我」是不是原来那个「我」。
这次看的是英文字幕,最后傀儡师用了 merge 这个词,我不能不想到 git repo 。
git repo 的比喻
假如把「我」看作一个 git repo。
一个 repo , 姑且命名为 amiya 吧,假如 amiya 本来是一个文本编辑器,但是经过十年迭代,amiya 变成了一个浏览器,那么 amiya 还是同一个 repo 吗? 假如 amiya 不是经过长期迭代从文本编辑器演变成浏览器,而是突然接受一个大 PR ,那 amiya 还是同一个 repo 吗?
回到电影的话,最后傀儡师跟素子的融合就是后面合并大 PR 的情况。回到现实的话,我们都知道人的想法是会变的,在没有记忆篡改技术的今天,一个28岁人的想法跟8岁的自己截然不同, 但这种情况不会有人觉得这个人不再是同一个人。
我的朋友 reorx 说这个简单,看 repo 的唯一 id,这当然是一个合法解。毕竟当下我们也是靠个人证件证实个人身份,以后可能还会上基因签名——假如有这么一天,要考虑的就是如果到处都是克隆人怎么办。
我想的其实是,一个 repo 其实会引入对其他 repo 的依赖,也会被其他 repo 依赖,忽然的大变动会打破这种依赖。这个比喻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可以界定「我」, 正常情况下「我」的改变也会伴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。但是一个人短时间内彻底的改变会导致社会关系的断裂。
但无论是 Id,还是社会关系,都是通过外部条件来确定「我」。这些都不是很牢固,如果我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,那随时可能有个人杀了我,拿走我的身份证,然后以我的身份活下去。
不过真有这种事发生,那「我」不「我」的,也没所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