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鸟记:Sungei Buloh 20251101
上次观鸟半个月之后,和亮哥一块去 Sungei Buloh 湿地公园看候鸟。据说 Sungei Buloh 在马来语里面是「竹河」的意思,Sungei 是河,Buloh 是竹子。我很难记住这些从马来语音译过来的地名。 Sungei Buloh 在湿地周围建了一些观鸟点,用1-A到1-F编号,可以在地图上找到。
回来之后我从 NLB 借了一本 A Naturalist’s Guide to the Birds of Singapore (以下简称手册), 翻阅当天所见的鸟类。
本文中所有图片,除了标注手机拍摄的之外,都来自 ebird 。
矶鹬
我们在1-A旁边碰头,亮哥带了一个65倍的单筒镜,比我手臂还粗的镜身,还带了三脚架。 在一截倒在河中的树干上,伊发现了一个矶鹬。手册说矶鹬在新加坡挺常见的,不过主要在沙滩湿地,远离我住的工业重镇。

Figure 1: 矶鹬
太平洋金斑鸻(héng)、白鹮(huán)鹳、钳嘴鹳
随后我们去1-A,亮哥架好了单筒镜,我们看到一群太平洋金斑鸻(Pacific Golden-Plover, Pluvialis fulva), 中间站着三只白鹮鹳(Milky Stork, Mycteria cinerea)——也可能是先有两只, 后来飞来了一只。金斑鸻娇小玲珑,跟矶鹬体型差不多,从1-A到湿地中央这个距离,如果没有亮哥65倍的单筒镜, 估计看到了也看不清。我们看这两种鸟的时候,飞来了一只钳嘴鹳(Asian Openbill, Anastomus oscitans),在单筒镜里面,我看见它从容地吃了若干只蚌, 它的喙长而弯,并不闭合(这也是它名字 Openbill 的来由),感觉就是强而有力的钳子,吃个蚌毫不费力,所以只有鹬蚌相争没有鹳蚌相争。 Sungei Buloh 湿地里面里面一堆蚌壳,简直就是鹳鸟大型自助餐厅。

Figure 2: 太平洋金斑鸻,非繁殖季身上有这种漂亮的金斑

Figure 3: 白鹮鹳

Figure 4: 通过单筒镜用手机拍摄的白鹮鹳

Figure 5: 钳嘴鹳
马来犀鸟
我们离开1-A之后,亮哥去厕所的时候发现有一只马来犀鸟(Rhinoceros Hornbill, Buceros rhinoceros)——很难不发现, 这是最近的明星鸟,上过《海峡时报》的,回来之后我打开小红书,也是一堆关于这只犀鸟的帖子。一堆人长枪短炮对着这一只犀鸟。 我们下午一点多回去的时候,又碰见了,围观的人更多,而且童少青中老各年龄层的人都有,新加坡真不愧是发达国家。有个小朋友说了句两百多年 blabla 的话,我还很沙文主义地嘀咕了一句「新加坡都没有两百年」——回头一看,这种犀鸟在新加坡灭绝两百年了——不应该,不应该啊。
话说回来,我观鸟是有分别心的,说直白点就是势利眼大小眼,在我心中就是:新看见的鸟>罕见的鸟>常见的鸟。同一级的鸟里面, 我也是更喜欢色彩鲜艳的那些,相比马来犀鸟那鲜艳的红色盔突,冠斑犀鸟显得黯淡许多。

Figure 6: 这是 ebird 里面最近在 Sungei Buloh 提交的马来犀鸟,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只
彩鹳
在1-B我看到两只彩鹳(Painted Stork, Mycteria leucocephala)。一眼看上去跟白鹮鹳很像,但是它们身上那一抹粉红色的羽毛太亮眼了, 我不能不去翻 ebird 的观鸟记录,然后欣喜地发现这是另外一种鹳。这两种鹳在中国都很难看见。但老实说,鹳头顶这秃了一块, 有点难看。

Figure 7: 彩鹳

Figure 8: 彩鹳,手机拍摄,能看到粉色的毛
白腰杓鹬
没记错的话我们在在1-D看到一只孤零零的白腰杓鹬(Eurasian Curlew, Numenius arquata), 亮哥说这一只刚刚飞来,所以比较瘦。看手册我才知道雌性白腰杓鹬会有更大的体型和梗长的喙。 手册里面还说到它飞起来的时候,可以看到 rump (对应脚上方的一块背部)上的白色。下面的图可以看得很清楚。 迁徙的时候它会跟其他候鸟一起成群——看来鸟类没有太多的种族主义问题,除非混进猛禽。觅食的时候会单独行动。 我们看到的这一只就是出来谋生的。

Figure 9: 白腰杓鹬,粉色的下颌很可爱

Figure 10: 飞翔中的白腰杓鹬
之前听说细嘴杓鹬(Numenius tenuirostris)在全球范围内灭绝。当时没有仔细看新闻,回头才读了果壳的公众号文章,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鸟不是因为国内侵占湿地而灭绝的,这让我良心上舒服一点。但是担忧仍在,就算国内环保能跟上保护好湿地, 气候变化,海平面上升依然有可能淹没候鸟迁徙歇脚的小岛屿。
反嘴鹬、赤足鹬
我们绕了一圈,回到1A的时候,亮哥拿单筒镜一扫, 发现了一只反嘴鹬(Terek Sandpiper, Xenus cinereus)和一些赤足鹬(Common Redshank, Tringa totanus)。 运气非常不错,只有一只反嘴鹬,如果没有单筒镜,估计看不到。

Figure 11: 反嘴鹬,在高倍单筒镜下,用手机都能看清楚它那独特的喙

Figure 12: 反嘴鹬

Figure 13: 赤足鹬
总结
Sungei Buloh 湿地是一个好地方,交通有点麻烦,我过去要 MRT 转925公交再走一段路,自己开车和打车另外说。 我之前去过两次,如果不观鸟,其实也就那样。观鸟的话就要注意一下季节,今天看到很多有意思的鸟都是候鸟。
比较遗憾的是虽然是湿地,但是没有看到太多翠鸟,我们走的时候有一只从河面一飞而过,蓝色闪亮, 但是没有看到特征,我就不记录到底是哪一种翠鸟了。回去的公交车上,亮哥还看到白头海雕和栗鸢, 当时我的望远镜都收好了,也跟不上,所以也没有记录进来。
除了鸟之外,就在看到翠鸟之后,我们看到一条巨大的鳄鱼,这也很难得,来了三次看到两次鳄鱼。 亮哥那个单筒望远镜太好了,有三脚架(所以我才能拍到两张可以看清特征的照片), 我们在1-D还看到一个用施华洛世奇的大哥,带了个手机转接头,用手机配上好几万的望远镜拍,非常羡慕。
两次观鸟之后我开始有点经验了,下次出发观鸟之前可以先查 ebird 对观鸟地点最近的观察记录, 看到不认识的鸟直接从列表里面查。